作者 趙昱翔、林翰、陳育丞
詩經中有這一段話:「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」來表達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。雖然這首詩感情濃厚,引人入勝。但如果真的把三年濃縮在一天(先不考慮閏年的問題,因為這樣實在太複雜),還是跟我們想像的一樣美好嗎?還是不盡人意,甚至比現在還要糟糕?
一、「一日三秋」後台灣的生活樣貌
我們就拿台灣當例子好了,為了讓大家更快進入狀況,先從到了夏天一定會遇到的「下雨」說起。但是可不要搞錯,「三年的雨量濃縮」指的不是1,095天的雨量一次下完,而是在一天體驗三年下雨的加速版。如果你不懂其中的差別。我們用高雄說明給你聽。2018年高雄年雨量大約是3,068mm,3,068x3年=9,204mm。但2018年高雄下雨日數是90天,90x3年=270。也就是說這9,204mm會分成270次下,平均一次下34mm。不要小看這34mm,來270次,所有城市的排水系統會立刻瓦解,到處是一片汪洋。
另外一個平易近人的例子「睡覺」,人是脫離不了睡眠這件事的。在「一日三秋」催化之下又會是怎樣的呢?普遍來說,一般大眾基本睡眠時間為8小時,除以1,095次,這樣就表示一次睡了(8/1,095)小時,大約等於26.3秒,這麼短暫的時間會讓所有人都無法睡著,導致失眠及免疫力下降等問題接踵而來。每個人每天醒著的時間為24-8=16小時,16小時除以1,095次,大約等於52.6秒。這表示每個人醒著52.6秒就必須去睡26.3秒,重複1,095次,這樣一來會讓生理時鐘大亂,平均壽命有可能因此下降。
二、日本在「一日三秋」後與台灣的差異
剛說完台灣,現在我們將視野放到其他國家上。我們拜訪的是歷史悠久的亞洲國家「日本」。以首都東京為例,冬天的最低溫約為2度,最高溫約為11度,但夏天的最低溫為21度,最高溫約為28.5度。而四季交替一次需要8小時,年溫差為26.5度。所以每個小時會相差(26.5/8)≒8.8度。
在強烈的溫差下,人們會來不及更換適當的衣服,造成身體的不適以致於生病。有可能因此日本的人口會快速下降,所以並沒有比台灣好多少。
三、海洋在「一日三秋」後的情形
海洋占了全地球的百分之七十,所以它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。而太平洋又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洋,我們理所當然該拿它當例子。太平洋的洋流流速大約是每小時0.8〜0.9公里,乘以1,095倍後,就變成每小時876〜985.5公里。很明顯的,這個速度沒有任何人跟生物能夠承受,所有海洋生物都會死於洋流與洋流間的拉扯。生命力旺盛的細菌也許能夠僥倖存活,但是在分解完其它生物的屍體後,也會因缺乏糧食而就此絕跡。到時整片海洋將有可能成為一片不毛之地,找不到任何生命體存在的跡象。但是這還不是最嚴重的,2019年太平洋海上引起了4個颱風-白鹿、丹娜絲、利奇馬、米塔。若以一年4個颱風數推算,所以三年將會有12個颱風。又因颱風集中於每年的7,8月,再以「一日三秋」計算,誰能每8小時承受4個颱風的侵襲,其雨量及風速都會對農作物產生極大傷害,會造成糧食缺乏,致使嚴重的飢荒問題發生。
四、地球在「一日三秋」後的危機
地球公轉太陽一圈需要365.22天,也就是一年,地球公轉太陽的速率為一億五千萬公里(等於1天文單位)*2*3.1416/365天=10,7532公里/天,這樣快的速度連太空梭都追不到。在「一日三秋」的加乘之下結果會更加驚人。
10,753╳1,059=11,387,427公里/天,這樣的速度可能連太陽的引力都無法牽引,到時候地球將會脫離太陽的控制離開太陽系。沒有了太陽的陽光照耀著地球,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,人們也將失去生存所需的氧氣與食物。由此可見,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會就此滅絕。所以僅剩不需氧氣的細菌可存活於地表,並演化出新的「不需氧」生物。目前人類屬於地質年代-新生代中第4紀,如果此事成真,牠們將會是第5紀的開創者。
五、總結
一日三秋不僅沒有詩人所想的美好,甚至將會是地球上生物的大災禍,更別說人類了。混亂的生理時鐘,超大量的豪雨與狂風,從冬季到夏季只要八小時,外加每八小時就會來四個的強烈颱風。在海裡,必須承受每小時八九百公里的洋流。那還是地球乖乖待在太陽系軌道上時的情況。除非太陽能拉住每天以1,100萬公里行進的地球,否則地球會快到脫離太陽系。少了陽光,無法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無法釋出氧氣。氧氣耗盡後,就只剩下細菌能存活了。總的來說,「一日三秋」將會是生物史上最大的危機。我們平常在生活時常常遇到很多事,表面上好像很美很好,實際上卻對我們有害,像是百貨公司的促銷,促使你買下一堆看似很便宜但根本沒有用的東西。這種時候千萬別丟了我們的思考跟判斷能力,不然到時候只能做冤大頭,錯把「一日三秋」想的綺麗美妙,而不去思考「真的發生會怎樣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