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洪于涵 / 康橋國中
王貞白進士及第之前,曾在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讀書,而千古名句「一寸光陰一寸金」也正是出自王貞白在白鹿洞讀書期間所寫的一首詩《白鹿洞》:「讀書不覺已春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。不是道人來引笑,周情孔思正追尋。」
時間的過去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時間的累積,而我相信,大部分的人平均應該有3個小時在使用手機,一年中有約45天都在滑手機,一年有12個月,一年有八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手機,當每次在用手機時,時光飛逝,可能一用就是幾個小時!比上幾堂課還要久,我們真的值得把時間投入在手機上嗎?
一、手機對時間的影響
當我們以為一天使用了1小時手機,但,真的是這樣嗎?
美國研究人員發現,人們專心工作、學習時如果被電話打斷,需要最多15分鐘才能重新投入。在睡前1~2小時去用手機而造成的失眠時間,又是另一種時間花費了。也許你剛跟朋友不知不覺的打了幾場遊戲或者是滑了Instagram等,能馬上的投入作業或者是接下來要做的事是非常困難的,往往使用手機的時間成本大到我們無法想像,手機正在淺移默化的控制我們的時間。
二、民眾用手機的目的以及影響
從這張圖表我們可以發現,通訊軟體是手機最常使用到的,其次是社群媒體、拍照錄影與YouTube,使用率也是不容小覷的。
根據統計,台灣民眾最常使用手機做的事平均為12.56項,若將民眾手機使用程度分為三類:
簡易:0~7項手機功能。
中等:8~15項。
多樣化:16項以上。
這張圖告訴了我們,隨著推陳出新的手機功能的出現,我們越來越依賴手機。這是好是壞取決於你是把手機當工具使用;還是當時間消磨器?
手機的好處與壞處:在網路盛行的世代,當我們想更了解世界大小事、去關心社會議題時,不用特地花錢去買報紙;關於我們不懂的各種知識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網搜尋答案,不用去圖書館,可以省下大量時間;把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遊戲、以及地圖功能、通訊結合在一起,非常的方便!
但我們上面的圖表顯示台灣民眾最常使用的手機功能最常使用的app—Instagram:
2019年統計,Instagram每個月使用人數超過10億人,Instagram可以說是繼臉書後的第2大的互動率最高的社群網站!
而使用Instagram設了一個很有特色的平台:叫做「限時動態」,限時動態有24小時自動刪除、一去不復返的機制,同時我們可能也害怕錯過任何一則資訊,再加上限時動態的設計是短篇且連續性的,只要輕輕一按便能跳下一則,單則時間一面幾秒,常常不知不覺就把它點完了,並且花了大量的時間:
一個人平均追蹤300個用戶
每個用戶可能5則現時動態
一則限動平均3秒
300×5×3=1500秒
1500秒=25分鐘
一個用戶平均一天三則貼文
一個貼文看5秒,300×5×3=1500秒
也是25分鐘,加起來一共50分鐘
一個月:30×50÷60=25小時
=一個月光使用Instagram的時間就佔了整整一天
是不是非常多呢?
三、家長對青少年使用手機的看法:
手機日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一部分,掌握手機的使用時間成為我們現在所需要關注的課題,以致許多家長傷透腦筋,尤其是青少年的使用手機時間大增,沉迷電玩、荒廢作業、甚至是影響情緒。
台灣青少年人數(14~18歲)共有97402人
假設只有97000人有手機
那麼有97000×0.6=58200個青少年讓家長覺得手機使用過長的問題
97000×0.4=38800個青少年的手機是自由開放的使用
近6成(56.8%)的青少年沒有手機會感到很無聊
在18~19歲時平均365天中,有79天都在使用手機,超過了一年中兩成的時間(兩成為73天)
在20~29歲時,有76天都在使用手機,也是在一年當中也是超過兩成
在30~39歲時,有69天都在使用手機,在一年當中接近兩成
在40~49歲時,有47天都在使用手機
在青少年時(18~19歲)使用手機的狀況最嚴重
四、結論
智慧型手機盛行的時代,手機管控問題非常重要,手機無限制的使用,透過逐漸的累積,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,不管是失眠還是身邊親朋好友的疏遠、甚至是心理的健康,都是不值得的!
把手機當工具才是人類當初創造手機的目的,不應該讓手機控制自己、反而讓自己成為手機的工具。在用手機的同時,反而讓自己的專注力大幅下降、做事效率大幅降低,反而沒辦法把該做的事給做好!
時間一去不復返!
這樣真的是值得嗎?這就是你所想要的嗎?
五、參考資料:
圖片一:
http://www.crctaiwan.nctu.edu.tw/epaper/%E7%AC%AC90%E6%9C%9F20190815.htm
圖片二:http://www.crctaiwan.nctu.edu.tw/epaper/%E7%AC%AC90%E6%9C%9F20190815.htm
圖片三:http://www.crctaiwan.nctu.edu.tw/epaper/%E7%AC%AC90%E6%9C%9F20190815.htm